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亞太貿易動態備受矚目,印度與馬來西亞推動關稅減免,中港股市上揚。

亞太貿易動態牽動市場脈動 關稅談判與貨幣走勢引投資人矚目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亞太股市多數上揚,投資人聚焦貿易進展

週二,亞太地區股市普遍走高,投資人密切關注美國與區域內國家的貿易談判進展。中國大陸滬深300指數上漲0.61%,香港恆生指數攀升0.55%,反映市場對中美貿易爭端緩解的樂觀情緒。印度據報提議對鋼鐵、汽車零部件及藥品實施零關稅(以對等為前提且設進口上限),而馬來西亞則於週一表示,美國同意進一步談判並可能降低關稅。這些進展提振了區域市場信心,顯示亞太貿易動態正成為全球經濟焦點。

美元走弱推升亞洲貨幣

隨著美元指數近期下跌,亞洲貨幣普遍走強,為區域經濟注入活力。美元走弱不僅提升了亞洲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也吸引更多外資流入亞太股市。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週一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美國與多國的貿易協議「即將達成」,呼應川普總統前一天的樂觀預測,稱本週內可能簽署部分協議。亞洲貨幣的升值與貿易談判的正面訊息,共同為亞太市場創造了有利環境。

中港股市表現亮眼,服務業數據引關注

中國股市在勞動節假期後恢復交易,滬深300與恆生指數均錄得漲幅,顯示投資人對中美貿易關係改善的期待。然而,財新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4月降至50.7,創七個月低點,低於3月的51.9,反映服務業擴張速度放緩。這一數據提示,儘管貿易前景改善,中國內需市場仍面臨挑戰。投資人需密切關注後續經濟數據,以評估中國經濟復甦的持續性。

澳洲市場小幅回落,聯準會會議備受矚目

與中港市場的漲勢相反,澳洲S&P/ASX 200指數下跌0.14%,反映投資人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下的謹慎態度。日本與南韓因公共假期休市,市場交易量相對清淡。同時,美國聯準會將於週二展開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投資人期待週三的利率決定。根據CME集團的FedWatch工具,市場預測聯準會降息機率僅2.7%,顯示投資人對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不高。聯準會的決定將對亞太市場的資金流動與貨幣走勢產生深遠影響。

美股結束連漲,全球市場連動

週一美股表現疲軟,標普500指數下跌0.64%,終結九天連漲,創2004年以來最長漲勢;納斯達克指數下滑0.74%,道瓊工業指數下跌98.60點(0.24%)。美股的回落與投資人對全球貿易局勢與聯準會政策的觀望情緒有關。亞太市場與美股的連動性顯示,全球投資人正密切監測貿易談判與貨幣政策的雙重影響,市場波動可能在短期內持續。

TMN 編輯部解析

亞太貿易動態的最新進展揭示了全球經濟格局的微妙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4年10月發布的《亞太經濟展望》,亞太地區2025年GDP成長率預計達4.5%,但貿易壁壘與貨幣波動仍是主要風險。印度與馬來西亞的關稅減免提議顯示亞洲國家正積極尋求與美國的經濟合作,以抵消川普4月初宣布的「對等關稅」影響。彭博社2025年1月分析指出,美國與亞洲的貿易談判若達成協議,可能為亞太出口國增加約500億美元的年收入,特別利好鋼鐵與汽車零部件行業。

美元走弱則為亞太市場帶來雙刃劍效應。一方面,亞洲貨幣升值有利於吸引外資並降低進口成本;另一方面,出口導向經濟體如中國與馬來西亞可能面臨競爭力下降的壓力。財新服務業PMI的回落進一步提示,中國經濟復甦仍需內需支撐,投資人應關注政府未來的刺激政策。從行業趨勢看,亞太地區的科技與製造業有望受益於貿易緊張局勢緩解,特別是半導體與汽車供應鏈相關企業,如台積電與現代汽車。

TMN編輯部建議投資人密切監測聯準會會議後的美元指數走勢,若美元進一步走弱,可考慮增持亞太市場的ETF,如iShares 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基金(EPP)。同時,應關注中國下季度的零售銷售數據,以評估內需復甦力道,謹慎配置消費類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