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Builder.ai因虛報AI技術與營收破產,騙微軟、軟銀等數億美元。假AI真人工醜聞曝光,業界籲強化技術審查

Builder.ai破產揭AI造假 微軟軟銀蒙巨損引業界警醒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Builder.ai破產震驚業界

2025年5月,英國AI新創Builder.ai因財務危機申請破產,結束其估值曾達15億美元的輝煌。此前獲微軟、卡達主權基金及軟銀支持的該公司,被揭露長期誇大AI技術與營收,導致違約與資金鏈斷裂。執行長Manpreet Ratia表示,主要債權人Viola Credit扣押3700萬美元現金,公司僅剩500萬美元,無力支付薪資與運營成本。

假AI真人工醜聞曝光

Builder.ai標榜「AI驅動」平台Builder Studio與虛擬助理「Natasha」,宣稱讓非程式設計者輕鬆開發App。然而,2019年《華爾街日報》即揭露其技術多靠印度低薪工程師手動編碼,而非AI自動化。Reddit用戶與前員工進一步爆料,平台使用老舊決策樹演算法,模組缺陷頻發,程式碼難以修改,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財務造假引發危機

Builder.ai對投資者虛報營收,2024年預估2.2億美元收入最終僅實現5500萬美元,2023年1.8億美元報表亦修正至4500萬美元。違反與Viola Credit的債務契約,導致其扣押公司帳戶3700萬美元,觸發全面違約。公司尚欠亞馬遜8500萬美元、微軟3000萬美元,後者曾將Builder.ai整合至Azure雲端,顯示對其技術的信任。創辦人Sachin Dev Duggal於2025年2月辭去執行長職務,Manpreet Ratia接任後雖縮減開支,仍無法挽回頹勢。

AI洗白現象引警惕

Builder.ai的崩潰凸顯「AI洗白」危機,許多新創將傳統技術包裝為AI以吸引資金。Duggal曾被譽為科技奇才,14歲組裝電腦、21歲創辦雲端公司Nivio,但其領導下的Builder.ai誤導投資者與客戶,損害業界信任。專家呼籲強化技術與財務審查,避免類似詐欺重演,保護投資者與市場穩定。

TMN 編輯部解析

Builder.ai的破產暴露AI新創的泡沫風險。彭博社報導,2024年全球AI投資達3000億美元,但技術誇大現象普遍。Builder.ai營收僅達預估的25%,燒錢速度每日超50萬美元,顯示財務管理失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5年報告預測,AI產業若無嚴格監管,恐引發更多類似崩潰,影響全球科技股表現。微軟與亞馬遜的巨額損失凸顯投資風險,後者2024年雲端業務因未付帳款損失增長3%。

從財經趨勢看,AI洗白事件可能壓抑投資者對新創的信心。TMN編輯部建議投資者關注微軟(MSFT)與亞馬遜(AMZN)財報,評估其對不良債權的處理能力。考慮減持高風險AI新創相關ETF,轉向穩健型科技股如蘋果(AAPL),以規避政策與技術不確定性。需密切監控監管機構對AI技術審查的政策動向,避免類似事件重創投資組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