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2025年4月,川普政府宣布對進口藥品展開調查,計畫徵收25%關稅,理由是對依賴外國藥品供應的國家安全隱憂。此舉由美國商務部主導,啟動為期21天的公眾意見徵集。根據美國藥物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委託的報告(PhRMA Report),若關稅實施,美國藥品成本每年將增加510億美元,藥價可能上漲高達12.9%,對消費者與醫療系統造成顯著壓力。
報告顯示,2023年美國進口藥品總值達2030億美元,其中73%來自歐洲,主要包括愛爾蘭、德國與瑞士。同年,美國成品藥品銷售額為3930億美元。約30%的進口藥品為原料藥,用於美國本土製造後出口或內銷。安永分析(EY Report)指出,關稅將使本土生產成本上升4.1%,削弱美國藥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特別是對出口導向的企業。
面對關稅威脅,輝瑞、禮來等PhRMA成員積極遊說川普政府,盼採分階段實施關稅以緩解衝擊。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的貿易專家Ted Murphy表示,製藥商視此次調查為表達關稅危害的機會,並提出替代方案,如加速本土產能建設。報告強調,關稅成本可能由批發商或零售商轉嫁消費者,若完全傳導,藥價漲幅將達12.9%,加重民眾醫療負擔。
美國製藥業約25%產量用於出口,2023年出口總額達1010億美元,支撐49萬個工作崗位。安永預測,若關稅推高投入成本,削弱美國藥品在海外市場的需求,部分就業崗位可能受威脅。此外,報告未計入其他國家可能的報復性關稅,若此類措施出現,美國製藥業的損失將進一步擴大,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性。
川普政府對進口藥品徵收25%關稅的計畫,凸顯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醫療產業的深遠影響。PhRMA報告(PhRMA Report)顯示,美國藥品供應鏈高度依賴歐洲與亞洲,73%的進口藥品來自愛爾蘭等國,這使關稅政策可能引發供應鏈重組。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報告指出,全球藥品價格自2018年以來已因供應鏈壓力上漲7%,若美國藥價再漲12.9%,可能加劇醫療系統負擔,特別對低收入群體。
從國際趨勢看,關稅可能促使製藥業加速本土化,但短期內難以取代進口原料藥的成本優勢。歐洲國家如德國與法國因完善的製藥產業鏈而較不受美國關稅影響,其藥品出口穩定性更強,成為全球醫療市場的避險選擇。TMN編輯部認為,關稅政策若無配套措施,可能削弱美國製藥業的全球競爭力,並推高國內醫療成本。長期來看,美國需平衡國家安全與供應鏈效率,否則可能失去在全球製藥市場的領導地位。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應關注商務部調查結果,特別是關稅分階段實施的可能性,以評估對醫療產業的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