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Humanoid Horizons: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US & China》預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年收入將達5兆美元,累計安裝量突破10億台,成為顛覆性科技趨勢(摩根士丹利)。中國憑藉1670億元人民幣政策支持與5925件專利,領先美國(1474件專利),在硬體與供應鏈整合展現優勢(路透)。中國主導63%全球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成本僅西方三分之一,推動市場快速擴張。台指期5月12日漲0.8%至20550點,反映台積電等科技股受惠預期。
2023年中國工信部啟動人形機器人政策,2023-2025年投入1670億元人民幣,涵蓋研發、產能與供應鏈。摩根士丹利「Humanoid 100指數」顯示,中國企業占前10強7席,指數2025年漲4.6%,超越標普500。供應鏈指數年漲22%,零組件企業漲24.5%,凸顯製造優勢。
中國2020-2024年專利申請達5925件,遠超美國1474件。新創如Unitree Robotics(H1售價9萬美元)、EngineAI、Fourier Intelligence推出教育與工廠應用產品,比亞迪等車企也投資機器人,整合AI與電動車技術(華爾街日報)。TMN分析,中國開源模組化設計降低門檻,強化產業生態。
美國在人形機器人政策與投資落後,特斯拉(TSLA-US)計畫2025年量產1000台Optimus,2030年達百萬台,但中國永磁材料出口限制迫使設計調整。OpenAI、蘋果(AAPL-US)、Meta(META-US)與Hugging Face積極布局,OpenAI設機械部門,Hugging Face收購Pollen Robotics。
路透報導,現代汽車與美的集團已在中美工廠導入人形機器人,應用於物流與製造。TMN分析,美國關稅(中國34%)推高成本,企業轉向日本與韓國供應商,但自動化需求仍將驅動市場成長。
人形機器人市場成長利好台積電(2330-TW),其N5製程支援特斯拉DOJO 2晶片,應用於Optimus AI核心。華爾街日報預估,台積電2025年AI晶片訂單成長25%,受惠中東與中國需求。台股科技類股4月漲5.2%,優於大盤。
摩根士丹利預估205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達5兆美元,中國憑藉1670億元人民幣政策支持與5925件專利,領先全球並占據供應鏈63%優勢。TMN分析,中國企業在「Humanoid 100指數」中占據前10強7席,指數年漲4.6%,超越標普500,顯示其技術與製造實力。新創如Unitree Robotics推出H1(售價9萬美元),比亞迪則整合AI與電動車技術,推動產業生態發展。美國方面,特斯拉計畫2025年量產1000台Optimus,OpenAI設立機械部門,Hugging Face收購Pollen Robotics,試圖追趕,但受中國永磁材料出口限制與34%關稅影響,成本上升,企業轉向日本與韓國供應商。美元指數(DXY)穩定於99.55(5/5,11:26),顯示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信心未動搖。投資者應關注中國政策動向、美國企業技術進展與關稅談判,企業則需強化在地化製造與技術合作,以搶佔自動化市場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