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百日之際,其企業盟友馬斯克卻陷入輿論與市場雙重壓力。《華爾街日報》5月1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特斯拉(TSLA)董事會已悄然啟動執行長接班計畫,著手尋找能取代馬斯克的潛在人選。雖然特斯拉與馬斯克本人迅速於X(原Twitter)上否認此事,但市場對於馬斯克領導地位的質疑聲浪並未就此平息。
根據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財報,該公司獲利年減71%,創下五年來最大跌幅,交車量也年減13%。雖然全球電動車市場同期銷量成長約8%,特斯拉卻面臨市佔率下滑、營收萎縮的雙重壓力。僅在4月中旬,特斯拉市值就蒸發超過1150億美元,股價跌破110美元,回落至2022年以來新低水準。
分析指出,馬斯克兼任多職、分身乏術,尤其是擔任白宮「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簡稱DOGE)主管以來,外界對其是否仍能全心投入企業營運產生疑慮。4月23日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罕見表態將「大幅減少白宮事務」,每週僅保留一至兩日處理DOGE業務,並強調:「特斯拉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
此一宣布隨即獲得市場正面回應,特斯拉盤後股價反彈逾5%,多家券商也將其評等自「減碼」調升為「持有」。
作為川普重塑政府計畫的旗艦專案,DOGE自2025年1月啟動以來,推動削減政府支出、裁撤機構與人事。官方數據顯示,該部門已裁撤25萬聯邦員工、終止逾8500項合約與補助、關閉11個聯邦機構,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與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等。然而,外界對其成效評價分歧。
《Vox》報導指出,DOGE改革之所以受阻,主因並非來自民主黨反對,而是馬斯克本身對聯邦機構運作缺乏理解。他試圖以「快速行動、打破常規」的矽谷管理方式推動改革,結果卻引發法律訴訟、政策誤植及內部行政癱瘓。例如,《華爾街日報》揭露DOGE官網將一筆800萬美元的合約錯誤標示為80億美元,造成公信力受損。
另據《Politico》引述賓州大學華頓預算模型分析,若加計違約金與行政訴訟成本,DOGE實際造成聯邦支出反增6.3%,改革成效存疑。
除了改革爭議,馬斯克的政治立場亦牽動特斯拉品牌形象。隨著中美貿易對立升高,各地爆發「抵制美國製造」浪潮,特斯拉成為抗議主力對象。數起「火燒特斯拉」事件更突顯品牌風險,甚至影響全球銷售。
另一方面,特斯拉長期推廣的「完全自動駕駛」(FSD)技術也未如預期推出,馬斯克坦承目前尚未達到全面商用標準,市場信心進一步受挫。
馬斯克於3月底公開表示,「我的特斯拉股票,以及所有股東的資產,都下跌了近一半。這是個大問題。」外界普遍認為,這番話凸顯其面臨的股東壓力。
根據聯邦規定,「特別政府雇員」每年不得為政府工作超過130天,馬斯克的DOGE職位預計將於2025年5月底到期。儘管他強調「總統若希望,我仍會每週協助一至兩天」,但白宮對其未來角色並無進一步說明。
目前約有100名DOGE人員留任白宮與各部會,是否能在川普與馬斯克最初設定的2026年7月4日「美國建國250週年」目標前實現削減2兆美元支出的承諾,仍充滿變數。
馬斯克作為科技圈與政治場域的雙棲人物,其DOGE改革與特斯拉領導風格同樣具爭議性。從數據來看,他確實推動了史無前例的裁撤與預算刪減,但同時也暴露了將矽谷邏輯直接套用至公部門的風險——過度仰賴快速行動與個人決策,反而導致行政效率低落與社會反彈。
此外,企業領導者涉入高強度政治議題時,若未兼顧品牌中立性與市場多元性,勢必導致市場信任危機。特斯拉近半年來的股價與銷售滑坡,正反映了這樣的現實衝擊。
從市場角度而言,馬斯克宣布「回歸特斯拉」雖有助於穩定股價與投資人情緒,但能否真正重振品牌競爭力,仍需觀察其在AI、自動駕駛與全球佈局上的後續作為。
特斯拉若要走出困境,不僅需領導專注、策略清晰,更需重建與消費者及政府間的信任。而這,恐怕不是單靠馬斯克個人魅力就能完成的。